正文

广电总局: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成效明显

原标题:全文实录: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刘建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继续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女士,请她为大家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先生,副局长刘建国先生,副局长韩冬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曹淑敏女士作介绍。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坚守“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二”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三”就是把握意识形态、公共服务和技术产业三大属性,“四”就是统筹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公众互联网四个业务层次,锚定“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融合聚合形成合力”三大工作方向,着力推动行业系统性变革、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从用户规模看,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直播卫星等电视大屏用户合计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到10.9亿,也就是“两个10亿”用户。从内容规模看,“十四五”以来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从产业规模看,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相比增长61.96%。这五年,广电视听行业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一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行业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推出《领航》《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中国智慧中国行》《文化的力量》等一批生动鲜活的理论节目,建立了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视听新时代”短视频宣传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我们聚焦主题主线,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前不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我们组织全媒体直播转播,活动直播期间,大屏小屏的观看人次超34亿,创历史新高。

二是持续构建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的内容发展格局。广电视听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多种类型、多种题材精品规模化涌现,形成了“好剧常伴,佳作不断”的良好态势。我们注重内容和传播并重,打通大屏小屏,推动优秀作品台网同播、多台联播,形成强大的传播声势。我们坚持抓作品与抓环境相贯通,这两年连续出台政策,推出了丰富内容供给、优化行业生态的42条举措,回应了行业关切、增强了行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是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佳体验、更优服务、更实保障。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成效明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增加了优质免费内容供给。在此基础上,我们正按照巩固深化拓展提升的思路,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体化”“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彻底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我们强化用户权益保障,坚决整治广播电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自动续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一系列广电视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推动更多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四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引领作用。在广电视听全领域、各环节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贯通内容、播出、传输、终端、产业各环节,大步迈向“超高清时代”。我们谋划建设新型广电网络,打造基础设施、内容服务、业务监测“三张网”,建强用好这一广电视听的“核心基座”。我们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规范管理,目前我国97%的省级电视台已经应用了AI技术,有力赋能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等各环节。

五是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体制机制为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制修订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50余部,出台了相关标准140多项,不断提升技术手段能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统筹内容、网络和数据安全加快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六是加快提升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生动的视听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特别是中国微短剧“圈粉”全球,在海外刮起“中国风”,追中国剧、看中国节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新风尚。同时加大国际优秀作品的引进力度,并推动在主频道和主平台播出。我们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总局已经与91个国家(地区)、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有力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今年是红色广电事业创建85周年。立足新起点、展望“十五五”,我们将传承红色广电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着力推动和实现改革创新突破,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广电视听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接下来,我和我的同事非常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寿小丽:

下面我们就开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开始举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记者:

我们知道,2023年广电总局启动“套娃”收费治理工作和相关工作,请问目前“双治理”的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还将推进哪些工作?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就像您说的,我们从2023年8月份开始开展“双治理”工作,到现在已经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今年以来,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主要围绕“巩固、深化、拓展、提升”八个字,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部署实现千万级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百万级一体化电视机。研发推出了像U盘大小的、隐藏在电视机背面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能够很好地解决“连线多、不美观”的问题。今年,中国广电、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正在有线电视和IPTV部署1000万套的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和通用遥控器。同时,我们也在推动将机顶盒功能完全内置到电视机里面,这样就完全实现了一体化,并开展一体化电视机百万级试点应用,这些新型的终端也将逐步地走进千家万户。

二是持续推进“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研发了多款新型通用遥控器,简化操作按钮,适配微型机顶盒,就可以实现用一个遥控器同时操控电视机和机顶盒,原来是两个遥控器分开的。通用遥控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在任何界面下,有一个键叫“看电视键”,通过这个键,一键回到直播。比如家里的老年人,无意中按了别的键,直播界面转走了,按这一个键就回来,极大地方便和简化了操作。

三是进一步拓展操作复杂的治理场景。我们从去年开始酒店治理,今年继续进行,现在累计实现了18.6万家酒店的“一键看直播”和没有开机广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把治理成果拓展到了其他场景,包括养老院、医院、残联机构、学校等多类场所、2万余家机构和单位,惠及了更多人群。

四是解决用户反映比较强烈的“自动续费”问题。我们提升了服务标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网络视听平台,都优化了“自动续费”的订阅规则,通过“二次确认”、短信提醒等方式,把“自动续费”变为“自主续费”,原来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自动续费了,现在我们让每一笔消费都能够安心透明。同时,推动多个主体共同建设精品内容融合影视包,在不增加订购费用的前提下,实现“加量不加价”。

五是强化智能电视机开机广告治理。我们前期实现了机顶盒开机广告的全面取消,在这个基础上又取消了智能电视机的开机广告。到目前为止,93%的机型实现了开机广告的“一键关闭”功能,而且向用户提供了“永久关闭”服务。

对以上这些成果,为了形成长效机制,我们制修订了5项法规文件,累计发布了11项技术标准,开展了机顶盒、电视机、遥控器“便捷看电视”的产品认证,强化源头治理。同时,完善了监测、处置、反馈闭环监管机制,畅通群众的投诉渠道,只要发现违规问题就立即进行纠正,有效地巩固了治理成果。

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近年来,国产剧涌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像《我的阿勒泰》《繁花》等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请问在打造精品、为精品创作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精品创作是两个部分,一是精品本身,您刚才问到的是我们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个问题请韩冬同志来回答。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理解,好作品的规模化涌现,是建立在好的创作环境、好的行业生态基础之上的。总局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抓作品与抓环境相贯通”的要求,致力于为视听精品创作营造更好的环境。我们主要开展了这样一些工作:

一是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力,又调动好行业的创造力。一方面,我们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推进全链条创作指导和全周期服务,围绕重大主题、重大题材和重要时间节点,“自上而下”谋划一批。另一方面,我们遵循文艺规律,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注重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大力激发全行业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自下而上”引导一批。比如,纪念长征胜利90周年的主题作品《伟大的长征》,讲述三江源生态保护故事的作品《生命树》,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是强化政策的精准供给,为行业繁荣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去年和今年,我们针对行业发展的痛点堵点,连续两年出台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文件,大力推动联播联购、多台联播、台网同播,调整电视剧的集数、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为文艺创作提供广阔空间。同时,我们改进电视剧内容管理工作机制,大幅度压缩审批时长,提升管理服务质效。这些政策适应新变化、顺应新期待,受到广泛好评。

三是下大力气规范行业秩序,不断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我们体系化推进法规建设,正在修订《电视剧管理办法》等一批管总定向的规章制度,为行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认真落实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坚决防止过度娱乐化,坚决治理天价片酬,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加强编剧、导演、制片人、经纪人和青年演员的系列培训,教育引导从业人员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活力充沛、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推动广电视听不断涌现出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新时代精品力作。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我们知道,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文明交流互鉴当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广电总局是如何以优秀的视听作品为桥梁,促进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由董昕同志回答。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

谢谢您的提问,您这个问题非常好。具体在实践中,我们是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促进文明对话、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纽带,也作为一个桥梁。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一是要全力推动“走出去”。我们持续开展“视听中国·全球播映”交流活动,推动大批精品节目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与外国观众见面。“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已经超过了40%,我国视听平台国际版已经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年海外营收总额超过了630亿美元,已有300多款中国微短剧应用上线境外平台。比如,电视剧《欢迎来到麦乐村》登陆肯尼亚之后,肯尼亚公民电视台平均观看人数增长了135%,相当于2.35倍。动画片《宝宝巴士》海外用户已经达到了2.2亿,年播放量达到了390亿次。再比如,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演艺模式引到越南,在越南稳居同时段综艺收视节目的榜首。中国视听作品获亚广联节目奖数量,今年创造了历史新高。《我的阿勒泰》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视剧节主竞赛节目单元的长篇华语剧集,这个成绩还是非常可观的。

说完“走出去”,我再讲讲我们是如何主动促成“引进来”的。“十四五”期间,每年都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比如,纪录片《罗马巨匠》、电视剧《贝茨先生诉邮局》等受到了广泛关注,网络视听平台引进播出的优秀境外作品,也丰富了网民的视听体验。近期,《秘谍伙伴》等国外反法西斯题材作品在中国集中播出,展现了全世界对和平与正义的共同期待。“十四五”期间,境外人员累计近万人次参与境内广电视听节目制作。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歌手2025》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马来西亚等国的10多位外籍演艺人员参加。许多外国友人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近距离体验,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三是继续拓展“朋友圈”。“十四五”期间,我们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与时俱进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落实“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持续打造中非媒体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等双、多边机制性平台,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亚广联等广电视听国际组织工作,到目前,都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成果。

今后,我们将坚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用丰富的内容、先进的技术、灵活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谢谢!

大象新闻记者:

“十四五”期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内容创作持续繁荣,请问都推出了哪些好作品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作品又有什么特点?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在精品创作工作中,我们坚持用精品传播主流价值、引领社会风尚,用精品传达真情实感、温润滋养心灵,“十四五”期间大屏小屏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就拿今年来说,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我们推出了多种类型的作品,比如《我们的河山》《归队》《阵地》等剧集,《胜利》《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等纪录片,还有短视频《你的样子》和AI技术结合,让抗战英雄能够动起来、笑起来,用生动影像彰显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引起了网民强烈的共鸣。下面我分类给大家介绍一下。

电视剧网络剧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比如《觉醒年代》《问苍茫》《西北岁月》等赓续红色血脉,特别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实现了“破圈”传播。《山海情》《山花烂漫时》《人世间》等打动人心的作品,成为新时代的经典。还有《繁花》《三体》等,创新艺术表达,拓展了题材类型。微短剧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爆发式增长,像《家里家外》等爆款作品不断涌现。

纪录片传承文化根脉、记录时代印记。比如,《何以中国》《中国官箴》《布达拉宫》《熊猫奇遇记》等,传承传统文化,反映时代风貌,带来心灵滋养和智慧启迪。我们正在实施“纪录片创新行动”,相信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纪录片不断推出。

动画片量质双升、“国风”动画引领新潮流。国产动画艺术性、观赏性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实现新的跨越,“熊猫+”系列动画片、《中国奇谭》等优秀IP大放异彩,产量实现大幅增长。

文化、综艺节目贴近观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节日”系列等文化节目、《中国网络视听盛典》《歌手》等综艺节目,给予观众文化熏陶,提供了艺术享受,传递了正能量。

好作品要有好传播,我们坚持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相互联动,让好作品进入好时段、好平台,通过台网同播、多平台联播等,最大限度为观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用好作品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2024年初,我们还开办了“重温经典”电视频道和点播专区,组织播出了“四大名著”系列以及《渴望》《亮剑》《闯关东》等一大批历久弥新的经典作品,引起强烈共鸣。频道观众累计超过3亿,展现了经典的永恒魅力。

10月28日,我们将在京举办第二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进一步凝聚行业力量、打造更多精品,欢迎大家届时关注。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享受到了更为清晰自然的超高清视听体验,请问“十四五”以来,在推动超高清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请刘建国同志回答。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刘建国: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超高清视频画面更加清晰,能够达到800万以上的像素,色彩也更加自然和逼真,画面也更加赏心悦目、栩栩如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视听体验,超高清发展也是世界视频技术的发展趋势,正在并将持续深刻改变我们的视听生活。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超高清发展,2024年,发展超高清列入了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同工信部、中央广电总台密切配合,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链贯通”的思路,全方位、体系化推动超高清发展。主要表现有三个突出:一是突出全面性,超高清涵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覆盖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公众互联网这“四个层次”,其全面性体现在,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都要超高清化;二是突出贯通性,推动内容生产、节目制作、网络传输、终端呈现、产业支撑端到端全链条超高清发展;三是突出主频道和主平台在超高清发展中的示范带动效应。

截至目前,在内容生产方面,已经实现了新拍摄制作的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等基本实现超高清化,新闻、体育、综艺等多类型节目超高清占比持续扩大。在电视频道方面,中央广电总台前期已经开播了2个4K超高清频道,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新开播了北京、广东、深圳三个卫视的4K超高清频道。这里我也预告一下,9月28日,我们还将推出上海东方、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6个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上述这些超高清频道在电视端和新媒体移动端同步播出,邀请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关注这6个省市超高清频道的开播仪式。在网络视听方面,包括芒果TV、爱奇艺、优酷、腾讯、哔哩哔哩和咪咕视频等6个网络视听平台在内的网络视听机构加快超高清建设,上述六大平台在今年底新增的节目当中超高清平均占比将超过40%,其中芒果TV今年二季度已经达到了75%。

在网络传输方面,全国有线电视、IPTV将新增传输9套4K超高清频道,同时在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和头部网络视听平台均上线超高清点播专区。

在终端呈现方面,目前有线电视和IPTV超高清机顶盒总规模已超过2.8亿台,而且85英寸以上的超高清电视机销量大幅上升。我们还将发布移动终端超高清显示和视频分发标准,推动5G超高清手机、平板电脑、车载屏等终端画质和体验全面提升。

在技术产业方面,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高动态范围和三维声等超高清视听领域的关键技术,已形成3项国家标准、66项行业标准,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技术和产业能力也在快速提升。

我们将持续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的新期待。

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刚才您提到广电总局正在筹划推进新型广电网络,能不能请您再详细介绍一下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以及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谢谢。

曹淑敏:

谢谢你的提问,请董昕同志来回答。

董昕:

谢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感谢您的提问,说明您对广电网络非常熟悉、非常关心。广电网络是支撑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具有“主流舆论传播、公共服务惠民、数字文化赋能、综合信息服务、国家应急支撑”这五大功能,这也是广电网络的五大职责,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全面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1940年12月30日,红色电波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第一声嘹亮的呼号,经过几代广电人的接续奋斗,我们目前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播渠道的广播电视综合传输覆盖网。有了这张网,无论你身在城市乡村、边远山区、万里海疆,都能第一时间通过广播电视了解天下大事、享受方便快捷的视听服务。

近年来,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视听生活需要,广电总局大力推动广电网络高质量发展,实施广电视听融合发展工程。有几件大事跟大家介绍一下。一是加速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围绕进一步提升网络规模化集约化服务能力,今年年底将完成全国所有省份的“一省一网”整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规模化运营,才能够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二是大力促进广电网络多渠道协同覆盖,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广电5G网络,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广电视听服务能力。三是全面推动“广电+”政务、文旅、康养、教育、医疗等特色服务,以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拉动信息和文化消费。四是坚持“广电为民、广电惠民”,中央与地方多级联动、多部门协同,让“重温经典”频道进入养老机构。为低收入家庭、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有线电视服务和增值服务;为听障、视障人士开设手语节目和“光明影院”公益点播专区,让广电网络服务更有温度、可感可及。

面向未来,我们正在谋划建设“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简单来说,就是要建好用好刚才曹部长提到的全国基础设施一张网、内容服务一张网、业务监测一张网。通过这“三张网”,形成“内容+网络”“文化+科技”“大屏+小屏”的综合能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打造广电视听行业“核心基座”,实现广电网络的技术、服务、体验全面跃上新台阶,更好“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广电网络将会带给大家更加丰富多彩的新服务、新体验和新收获。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很多地方现在通过应急广播大喇叭提前播报暴雨洪水等预警信息,助力组织群众转移安置,有力服务防汛救灾工作。当前,广电总局也正在推进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请问您,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谢谢。

曹淑敏:

谢谢您的提问,请刘建国同志回答这个问题。

刘建国: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通应急信息精准发布“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对全国685个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应急广播建设给予补助,各地党委政府也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个国家级、27个省级、162个地市级、1832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部署了284万个大喇叭发布终端,覆盖34.5万个行政村,基本建立起贯通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横向打通、纵向贯通、精准高效、安全可靠”的工作目标,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专项行动,制定了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指南、实施细则,指导各地应急广播系统及时准确播发应急信息,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强化平级对接,与应急部门“横向打通”。这个“横向打通”包括国家应急广播平台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我们简称“国突”系统,进行数据全量实时对接,这是国家平台层面。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与同级的防汛指挥部以及气象、水利等部门实现技术系统的连接、对接,乡镇、村一级的应急广播前端和本地的防灾减灾网格员密切协同,通过不同层级的对接,第一时间获取临灾预警、救援等关键信息,确保第一时间播发出去。

二是统一调度指挥,实现应急广播体系六级“纵向贯通”。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建立对各省应急广播平台提醒、核查、督办的调度指挥机制,各省级平台加强对辖区内市级、县级平台的指导,实现六级应急广播平台上下贯通协同,实现县、乡、村级的应急信息应播尽播。

三是突出防灾减灾,播发应急信息“精准高效”。在今年防汛专项行动中,我们着力提升了致灾性很强的红色、橙色级别暴雨、地质灾害、山洪、洪水等预警信息的播发率,确保应急信息按照需求和指向,及时精准覆盖到相应的乡镇和行政村。有一个统计,今年6月以来,全国应急广播共播发了红色预警信息1.3万条、橙色预警信息2.6万条;播发救援、恢复类信息7.7万条,有力服务了防灾救灾工作。

四是畅通运行管理,保障系统“安全可靠”。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在防灾救灾应急响应期间加强值班值守,及时排查抢修设备和网络,快速恢复修复受损终端,大幅度提升了大喇叭发布终端的在线率和可靠性。

安全重于泰山,做好应急广播工作是广电行业的一项重要责任。针对今年我国北方地区雨情、汛情变化的新特点,还有我们在应急广播建设中还存在的不均衡等问题,我们正在加紧完善建设方案,积极谋划“十五五”期间继续加快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让应急广播在应急情况下及时响、播得准、用得上,真正成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平安哨”。

谢谢!

寿小丽:

继续提问。还有两位记者举手,最后两个问题。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去年以来,我们广电总局在推动广播电视媒体系统性变革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举措?谢谢。

曹淑敏:

谢谢总台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中宣部的领导下,我们全面推进各级广电媒体主动探索实践,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

一是以用户导向为牵引。整个广电主流媒体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贴近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爱看的内容,也提供更便捷的操作和更优质的体验,同时保护好用户的权益。比如我刚才谈到的治理虚假医药广告,今年年底省级卫视要全面取消虚假医药广告。以用户导向为牵引,是管总的。

二是以内容创新为根本。坚持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创新能力。从今年起,我们推动实施“广播电视内容焕新计划”,强化新闻立台,推动新闻内容、形式、形态多方位创新,切实提升新闻的时效性、贴近性,更好地体现广电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加强民生节目的创新,近年来,《今日关注》《向前一步》等一批民生节目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们努力拓展“广电+”业务,如“广电+体育”“广电+文旅”等,比如最近非常火爆的“苏超”,各级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全面直播“苏超”比赛,可以说传播出圈。我们实施“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已经发布了7批推荐剧目,可以说,一批电视剧、微短剧、短视频成功带火了一座座城和一个个地方的文旅。

三是以融合传播为驱动。我们充分发挥大小屏融合传播的特色优势,积极推动多层次传播资源整合聚合和高效配置,形成传播合力。在聚合行业资源方面,建立短视频联合舰队,包括广电新媒体联盟,还有“视听新时代”短视频矩阵。我们大力推动台网同播等,形成了强大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我们加强省市县三级资源整合,构建具有影响力的省级传播平台,每个省都对传播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广播电视台台内资源配置,推动广播电视台及其客户端、账号等一体化融合传播。比如我刚才谈到的“苏超”就是这样,江苏的省市电视台收视率都呈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增长,而且是大屏小屏联动,大屏观赏比赛,小屏来评论,而且小屏评论又以弹幕的形式上了大屏,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四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技术变革与媒体变革相融相促,大力推动广电媒体由重装备向轻量化转变,构建云化、一体化、智能化的综合性技术平台,这样它的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效率也可以极大地提升。我们积极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正在打造高质量的视听数据集,构建视听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推动高价值规模化应用场景。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安全能力建设,防范各类风险。

五是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大力推动频道频率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推进广播电视台组织架构重塑,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和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以上五个方面,我们都在积极探索当中。谢谢。

寿小丽:

最后一个问题。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

近年来,微短剧行业快速发展,既涌现出了一些高质量的作品,同时也有一些良莠不齐等问题。请问,近年来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有哪些举措?下一步如何更好地规范和扶持?谢谢。

曹淑敏:

您这个问题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请韩冬同志回答。

韩冬: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如您所讲到的,微短剧近些年来蓬勃发展,迅速成为新大众文艺的重要业态,广电总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微短剧行业健康稳定向上发展,据市场机构统计,到今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到6.96亿;今年的市场规模有望在去年达到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相关工作:

第一,在推动繁荣发展方面。一是加强选题指导、创作扶持,《狮城山海》《去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大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微短剧呈现出题材更丰富、制作更精良的发展趋势。二是组织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开展“跟着微短剧来学法”“微短剧里看非遗”等活动,不断拓展微短剧题材,推动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三是指导各地加大对微短剧的扶持力度,全国已经有14个省(区、市)出台了微短剧发展扶持政策,通过资源整合、创作引导等方式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

第二,在规范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微短剧分类分层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正在制订《微短剧管理办法》,计划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发布,为微短剧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二是开展专项治理和常态化监管,及时处置违规节目。三是不断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雷人”剧情、“霸总”人设、片名哗众取宠等问题,及时进行纠偏。

接下来,我们将采取更多有力举措,推动微短剧健康发展。一是推动精品化。大力加强创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资源向优质内容倾斜,推动打造更多讴歌奋斗人生、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佳作。二是推动大众化。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创作有关活动,激发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创新创造活力。三是推动国际化。鼓励微短剧扩大国际交流与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精品化、大众化、国际化是微短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谢谢!

寿小丽:

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

Array ( [896494] => Array ( [2] => Array ( [0] => 电视 [1] => 套娃 [2] => 收费 [3] => 操作复杂治理 ) [4] => Array ( [0] => 国新网、中国发布 ) ) )

编辑:崔德梅    责任编辑: 许润桐     值班主编:邱霞

//百度推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jnnc var zzspan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66736"); zzspan.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66736'; zzspan.appendChild(zzscript);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 //中国站长站点击统计-news var zzspan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pan'); zzspan1.setAttribute("id","cnzz_stat_icon_171864"); zzspan1.setAttribute("style","display:none;"); var zzscript1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zzscript1.setAttribute("type","text/javascript"); zzscript1.src = curProtocol+'://s13.cnzz.com/stat.php?id=171864'; zzspan1.appendChild(zzscript1); document.body.appendChild(zzspa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