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权威发布|3月末山东科技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4月28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负责同志等介绍2025年一季度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坤道 山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李云山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
高旺东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东监管局副局长
刘玉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
金滨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副行长李云山介绍,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贯彻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项工作要求,全省金融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金融总量平稳较快增长,让利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一是金融总量较快增长。3月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4.9万亿元、18.5万亿元、15.9万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1.2万亿元、1.1万亿元和7694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737亿元、2704亿元和1551亿元。
二是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全省快速落地。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获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资金1126亿元,3月末,余额489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
三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全省金融机构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69%,同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全省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平均利率2.49%,同比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聚焦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效能明显提升
一是突出做好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加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落地,引导金融机构着力拓展首贷户,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贷、债、保、担”全生命周期、接力式金融服务。3月末,全省科技贷款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2%。
二是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发展。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印发《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美丽山东建设若干措施》,建立绿色金融评估机制。积极应用煤电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和地方转型金融标准,为高碳行业转型提供精准支持。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2.5万亿元,同比增长24.7%。
三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深化个体工商户金融伙伴育苗三年专项行动,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等举办个体工商户专属金融产品发布仪式。3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
四是积极发展养老及消费金融。联合省民政厅开展“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五个一’专项行动”,组织金融机构累计对接养老机构及项目超200个。支持济南、青岛结合数字人民币试点,打造消费集聚区或特色街区,3月末,两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1381.2万个,累计交易546.9亿元。3月末,用于非购房的消费贷款余额8671.9亿元,同比增长14.5%。
五是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做好“三大工程”(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金融保障,3月末,“三大工程”领域贷款余额1058.4亿元。积极推动住房租赁金融服务,3月末,全省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余额257.8亿元,较年初新增22.3亿元。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3月末,指导金融机构向济南市收购主体发放贷款3.8亿元,收购商品房3.7万平方米。
三、积极稳外资稳外贸,持续加大优质外汇服务供给
一是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推动优质企业贸易便利化试点扩容,使更多企业在单证审核、结算效率、融资退税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便利,试点银行范围扩大至18家,优质企业扩容至3143家。一季度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15万笔、20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38%。
二是优化企业汇率避险服务。指导金融机构丰富汇率避险产品,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办理汇率避险企业数量和签约金额双增长。一季度,全省套保率为26.9%,首办户1363家,同比多增358家。
三是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申请获批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外债登记由银行办理等试点业务,一季度办理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365笔、9808万美元,数字化服务业务71笔、1120万美元。
四是推动企业增强跨境人民币结算意愿。持续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辅导,业务规模和人民币结算占比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季度,全省人民币跨境收支合计4231.4亿元,同比增长24.3%,在本外币收支中占比为41.1%。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