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次事关AI的“深蓝突围”!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开幕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与会嘉宾热议人工智能与海洋深度融合
智赋深蓝,解码无限可能
9月8日上午,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开幕。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今年迎来第二届盛会,来自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位嘉宾受邀参加,相比首届,国际化程度和专业代表性均有所提升。
论坛搭建起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国内外与会嘉宾聚焦“从蔚蓝到未来——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主题,共谋海洋合作大计,共增海洋发展福祉。其中,人工智能与海洋如何深度融合,成为与会嘉宾热议话题之一。
在我国版图最南端的三沙市,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的巡护正在发生新变化。利用华为AI巡护系统检测绿海龟产卵,大大提高了识别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海龟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青岛港,“无人码头”正吸引全世界目光,AI、云计算、大数据、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港口自动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码头的路面看不到一个工人……人工智能在海洋领域的诸多场景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腾讯在东营黄河口湿地以技术为“蓝色碳汇”赋能,2024年,成功促成全国首笔公开海草床蓝碳意向认购,探索出“生态修复+碳汇交易”的可持续实践路径,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的“蓝色样本”。
腾讯公司副总裁张巍表示,未来,腾讯将持续深化AI、卫星遥感等技术在海洋监测中的应用,探索无人机与水下机器人联合监测非法捕捞、油污泄漏的解决方案,同时开放碳中和实验室技术平台与实践经验,与全球伙伴共享海草床修复、蓝碳监测成果。
海洋是联通世界的纽带、促进发展的平台。“放眼全球,蓝色经济正逐步崛起,成为推动创新、促进贸易、拉动增长的核心动力。”在马尔代夫渔业和海洋资源部国务部长阿姆扎特·艾哈迈德看来,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未来,充分挖掘技术与创新潜力是关键,尤其对于马尔代夫这样的岛屿国家而言,技术能够彻底革新海洋监测、渔业管理与灾害防控模式,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增强抗风险能力、降低灾害威胁。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当前,全球海洋正面临包括酸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锐减、塑料污染跨境蔓延等在内的多重挑战,亟须加强全球跨领域合作,不断革新技术手段、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促进海洋健康发展。
“我们应放眼长远,擘画以可持续海洋经济为人类福祉核心的未来图景。在海洋污染防治、航运绿色转型、可持续水产养殖、蓝色生物技术以及环境友好型海上能源等诸多领域形成共识、深化合作,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水平,为增进海洋福祉贡献智慧力量。”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在致辞时呼吁。
开幕式现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正式宣告成立,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十年”是近年来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平台作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框架下的核心计划之一,将致力于通过全球海滨城市的合作推动海洋生态保护、蓝色经济发展与海洋治理创新。这为中国、为山东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契机。
开幕式现场还发布了《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倡导青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拥抱海洋事业,促进青年声音融入国际决策,聚焦创新突破、海洋文明、海洋生态环境等,在海洋国际合作中展现青年力量。
(记者 于新悦 张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