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目前,山东省已培育“齐鲁大工匠”30名、“齐鲁工匠”120名
3月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蒋石宝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打造“齐鲁工匠”品牌,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强化典型引领,创新工匠选树机制。“齐鲁工匠”建设工程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省总工会牵头组织实施,主要面向全省各行各业在职职工、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每年培育“齐鲁大工匠”10名、“齐鲁工匠”40名。选树中,我们坚持竞争择优、好中选好,坚持群众公认、社会认可,坚持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通过组织初审确定提名人选并向社会公开,综合专家评审成绩和公众投票情况确定入选结果并予以公示,保证了“齐鲁工匠”培育推荐工作的严肃性,确保推选出的“齐鲁工匠”层次高、分量重、质量好。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齐鲁大工匠”30名、“齐鲁工匠”120名,带动各级培育各类工匠人才近2.83万名。
二是强化技能提升,创新工匠培育机制。着眼于促进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激励职工学技能、强素质、当工匠。聚焦“十强”产业,每年组织开展80余项争先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2.69万项,参与职工超过1000万人次。推进企业全员创新,2020年首届培育省级全员创新企业50家,带动各级培育全员创新企业1621家、“工匠”人才近万名。积极开展职工创新创效竞赛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活动,每年全省各行业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达5万余项。资助支持“齐鲁工匠”领衔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带动各级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9430个,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13.18万项,创造经济效益317.56亿元。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创新激励保障机制。建立鲜明的政治导向,让“齐鲁工匠”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把“齐鲁工匠”纳入党委联系专家范围,积极推荐提名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职工代表等人选。对“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的资助,对其领衔创建的“工匠创新工作室”,分别一次性给予25万元和5万元创新资金资助。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师带徒”业绩突出的“齐鲁工匠”,可破格晋升技术技能等级或申请工程专业技术职称。“齐鲁工匠”纳入劳模疗休养范围。高标准打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持续开展“齐鲁工匠”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巡讲活动,组织开展劳模工匠线上宣讲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展示“齐鲁工匠”风采,讲好“齐鲁工匠”创新创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