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冠脉支架集中招采价格降至千元以下 看国家如何出手解决“看病贵”
(葛思琦)心脏支架、人工关节、人工晶体……这些高值医用耗材由于临床用量大、价格高,一直占医药费负担的较大比例。日前,“国家队”正式出手这一领域,心脏支架成为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耗材品种。今天,国家首次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报价工作结束,10个产品拟中选,涉8家企业,包含中外企业。经本次集采,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预计患者将于明年1月用上降价后的中选产品。
冠脉支架降价有多重要?
心脏支架又称冠脉支架,是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耗材,是最有效减少患者死亡的一个手段。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冠心病(PCI)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增长速度10%—20%。以每台手术支架使用量约1.5枚计算,我国一年要用掉150万个心脏支架。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中国医用耗材市场规模3200亿元,其中高值医用耗材1500亿元。而冠脉支架的总费用就达150亿元左右,占到全国高值医用耗材总费用的十分之一。
目前,医疗机构使用的冠脉支架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去年江苏曾率先进行省级招采,中选支架价格平均降幅51%,支架价格被压缩在2850元至8666元之间。这次与去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了93%。
集中采购三批药 平均降价一半多
为切实减轻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国家实行了三批药品集中采购。自从2018年12月在北京、天津等11个城市试点以来,采购药品品种数达到100多种,不同厂牌产品数300多个,涉及中选企业200多家。每一次集采都让一些价格高但用量大的好药、大牌药大幅降价,平均降幅均超过一半,大大减轻了用药负担。
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品数量共有55种,191个产品中选,涉及疾病包括抗菌素等常用治疗性药物,也包括抗癌药等重大疾病用药。这些药品平均降价53%,最高降幅达95%。11月1日起,各地陆续正式进入到政策全面实施的阶段,普通百姓再去医院看病拿药,就能够拿到第三批55个品种的降价药了。
药品集采带来哪些实惠?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钟东波介绍,按照静态测算,三批药品集采全国大概能节省539亿。按照老百姓个人支付40%来算,大概能节省216亿,其他医保节省了一些资金,又通过扩大医保报销药品目录、提升报销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多实惠。
国家药品集采给老百姓带来的实惠不仅体现在费用上,还提高了用药的质量层次、可及性,像抗乙肝病毒的药、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药品,通过降价越来越多的人都能用得起,健康也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同时,集中带量采购也改变了医药行业生态,推动医药企业重视研发创新。
国家出手 解决百姓“看病贵”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目标要求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
2019年5月,中央深改委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 要求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高值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
2019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实施意见》;
2019年12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制定了《关于做好当前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2020年8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
2020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于2020年底前建立并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
2020年9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稳妥有序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
药品集中采购、高值医用耗材降价、医保目录调整、异地就医结算……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惠及了无数患者家庭,从方方面面减轻患者负担。
而心脏支架的国家集采也并非只让价格“一降了之”,降价保质,与病患之间搭建了一座信任的“桥梁”,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种类的药品、耗材进入集采,更好地保障人民用药需求,百姓“看病贵”不再是难题。
(综合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国家医疗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