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齐"心"鲁"力|山东聊城:“两场同建”引领脱贫跑出加速度

山东聊城:“两场同建”引领脱贫跑出加速度

客户端济南9月9日电(记者陈灏)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山东省聊城市创新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完善“产业+就业”扶贫机制,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 发展规模农场

走进位于聊城市郑家镇的农合亿沣蔬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些贫困户正在大棚里打理蔬菜。他们既有时间照顾家庭,也不耽误种自家的地。

亿沣合作社在当地流转了3000亩农村土地,利用郑家镇种植产业基础,建设蔬果种植基地。通过“超市+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推动当地家庭作坊式生产转向现代化农场生产,年创造收入近5000万元。

基地现有产业扶贫大棚50多个,通过“项目分红+进场务工”措施,年带动帮扶贫困户1000余人次。“按产量分配的部分,普通承包户每斤0.6元,贫困户每斤0.8元;按销售比例分成的部分,基地多拿出10%的提成让利于贫困户。”亿沣合作社理事长王广胜说。

基地还有38个大棚为产业扶贫项目,今年可收取租金48万元,将带动郑家镇享受政策贫困的群众人均增收450元左右。

在聊城市,规模农场已逐步成为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聊城市大力吸引工商资本到贫困地区,流转土地发展农作物规模种植、高效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调整和农民增收。

高唐县姜店镇西郭村贫困户郭克行2015年查出了白血病,加上老伴患有精神分裂症,两人常年需要吃药,支出较大。但他被聘为向阳花开农场的园丁后,每个月有了2000元的收入,看病不再有压力了。

向阳花开农场是高唐县规模农场参与脱贫攻坚的一个代表。农场打造了集农、文、旅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园区,除给当地群众分红、吸纳贫困户就业之外,还向22户贫困户各免费赠送价值约4800元的36只鸡、20只非洲雁,帮助已经脱贫人员稳定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去年以来,高唐县通过扶贫资金带动、金融政策推动和税收优惠等措施,不断扩大规模农场带贫范围。全县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已有64家,带动2000余名贫困群众增收。

以需定建 布局“就业工场”

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欣苒工艺品有限公司成品区,汽车造型的毛绒拖鞋、巴掌大小的布艺小狗陆续走出国门。这些远销海外的产品,出自潘书芳带领的农家姐妹之手。

60多岁的贫困户郎秀焕,穿行在车间里。她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久坐,只能干些打扫卫生的零散活儿。“每月能发1800块钱工资,我很满足了。”郎秀焕说,这样的收入对她和家人来说,十分可观。

潘书芳曾是一家企业高管,几年前看到家乡有发展机遇,她决心回乡投资建厂。如今,欣苒工艺品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当地有名的就业工场,现有女工150余人、周边省市代加工点女工30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的女工来自贫困家庭。

建设“就业工场”积极吸纳贫困户就业脱贫,是聊城市脱贫攻坚的主要措施。当地坚持按需兴办、以产定建,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吸引纺织、编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劳动力相对富余地区建设“就业工场”;根据困难劳动力自身状况和就业需求,采取直接投资建设或租赁厂房,“1+N”代加工管理模式、半成品带回加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支持企业吸纳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阳谷县金斗营镇莲花池村村民林秀芹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婆婆已经84岁、儿子还在上大学,一家三口仅靠5亩薄田和林秀芹打零工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很拮据。2016年11月,林秀芹被招聘到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每个月工资有2600多元。“从家里到厂里,两公里远,不出远门就有事做、有收入,还方便照顾老人,心里踏实多了。”林秀芹说。

仅去年,聊城市就兴建了以莘县古城镇田园综合体项目、东阿县牛角店镇鲁望农业项目、冠县范寨镇古今庄园有限公司、阳谷县即发华欣针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两场同建”试点项目14个。

党建引领 跑出脱贫加速度

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曾是一个靠天吃饭、一穷二白的困难村,如今已发展成为村集体资产总额超800万元的富裕村。“我们村能发展到今天,是因为有个好党支部。”耿店村村民耿付征说。

耿付征中专毕业后在外从事电脑维修工作。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乡有新的变化:蔬菜批发市场、高标准大棚、育苗场纷纷建了起来,村民不仅都搬进了新楼房,而且口袋越来越鼓。转变的背后,是耿店村党支部和村干部带头入股建市场、成立合作社,村里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赞,群众跟着党员干”的好风气。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耿付征决定回家,接手父母的大棚。

有序推进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聊城市依托带动作用强的党支部,整合优化周边散、小、弱的基层党支部,成立社区联合党支部,打造“党建联合体”,稳步有序引导村庄之间融合发展,提升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战斗力。

去年5月份以来,聊城市各县(市、区)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已建成625个党建联合体,覆盖三分之二的行政村。

为巩固农村发展基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聊城市立足实际实施“头雁工程”,今年公开遴选303名村党组织书记,专门派往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薄弱的村庄。此外,聊城市还实施“归雁工程”,以县(市、区)为单位研究制定回引政策,吸引251名在外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回村任职。

聊城市提出,今年将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20%(2800万元)、省奖励资金240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重点支持“两场同建”项目建设。

“‘两场同建’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一体推进。”聊城市扶贫开发办主任王同章介绍,这一模式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效激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酵母”效应以及探索形成个人和集体“双增收”模式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贫困人口通过就业提高收入,既提升了劳动素质,也获得了创造美好生活的自尊和自信。(完)

Array ( [806005] => Array ( [4] => Array ( [0] => 新华社 ) [2] => Array ( [0] => 聊城市 [1] => 脱贫 [2] => 贫困户 [3] => 就业 [4] => 农场 ) ) )

编辑:soul

责任编辑:崔翠 许小仙